哥林多前书第1章逐节注解、祷读

【林前一1】「奉神旨意,蒙召作耶稣基督使徒的保罗,同兄弟所提尼,」

【林前一2】「写信给在哥林多神的教会,就是在基督耶稣里成圣、蒙召做圣徒的,以及所有在各处求告我主耶稣基督之名的人。基督是他们的主,也是我们的主。」

  • 本信开头的话是第一世纪罗马书信的惯例:先是写信人的名字,然后是收信人的名字,接着是祷告。保罗强调自己「蒙召作耶稣基督使徒」(1节)的身份,因为他将使用使徒的权柄纠正哥林多教会的属灵错误。
  • 「兄弟所提尼」(1节)可能是管会堂的犹太人(徒十八17),他是这封书信的共同作者。神在使用保罗的同时,也在使用其他的弟兄。
  • 「神的教会」(2节)在新约圣经中仅出现三次(徒二十28;林前一2;林后一1),保罗特地向哥林多信徒强调教会是「神的」,因为他们正在误把教会当作是「人的」,根据人意分门结党。「神的教会」是神用重价买来的,主权属于神、内容根据神、行动依靠神。教会不能宣扬任何个人,只能单单宣扬神、见证神。全地只有一个「神的教会」,无论是分散「在哥林多」(2节)、还是在别的地方,都是「神的教会」的一部分,都有同一位主基督耶稣,地域的分散并不能破坏教会合一的属灵事实(约十七20-23)。
  • 在保罗书信的问安语中,只有本信加上了「基督是他们的主,也是我们的主」(2节),以提醒那些分门结党的人:基督不单是他们的主,也是「所有在各处求告我主耶稣基督之名的人」(2节)的主,主在各处「神的教会」中的带领是一样的。
  • 尽管哥林多教会许多信徒的属灵生命还很幼稚(三1),道德标准也很低(五1),但保罗仍称他们为「圣徒」(2节),因为他们已经蒙恩得救,在地位上已经分别为圣、归给了神。
  • 「教会」(2节)原文可以用来指一般的世俗集会(徒十九32、41)。当时的基督徒故意不用宗教集团的专门称号,而是选用这个字来自称,可能因为七十士译本用这字眼来形容以色列人,而基督徒也用这个字来表明,教会并不是当时一般的宗教集团。

【林前一3】「愿恩惠、平安从神我们的父并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 哥林多教会给保罗带来了许多不容易忍受的属灵难处,但他还是照样爱他们、服事他们。保罗的问安绝不是「属灵的口头禅」,而是在被人顶撞和对付的时候,仍然按照神的旨意为哥林多教会祝福。
  • 保罗的问安语结合了希腊式的「恩惠」和希伯来式的「平安」。当时的书信一般用「问候(Chairein)」一词来问安(徒十五23;二十三26),但保罗却改为双关语「恩惠(Charis)」,原意是「那引致喜乐的」。「恩惠」是神赐给不配的罪人白白的、主动的礼物,是我们喜乐的源泉。希伯来文「平安(Shalom)」不只是没有战争的状态,更表示繁荣、兴盛,特别是属灵事物上的兴盛。保罗的问候总是先「恩惠」后「平安」,因为除非神的「恩惠」已把罪对付清楚,否则就不会有真正的「平安」。在保罗心目中,「恩惠」(Charis)几乎就是「基督」(Christos)的同义词,因为除基督之外,没有什么可以给人恩惠,神的平安也是借着基督来的。「恩惠」是「平安」之源,「平安」是「恩惠」之果。

【林前一4】「我常为你们感谢我的神,因神在基督耶稣里所赐给你们的恩惠;」

【林前一5】「又因你们在祂里面凡事富足,口才、知识都全备,」

【林前一6】「正如我为基督作的见证,在你们心里得以坚固,」

【林前一7】「以致你们在恩赐上没有一样不及人的,等候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显现。」

  • 虽然哥林多教会的问题很多,但保罗的眼目越过人而注视神,所以总能发出感恩。一个真正重生得救的信徒无论多么幼稚、软弱,身上总有「神在基督耶稣里所赐给你们的恩惠」(4节),让我们可以因此感谢神。
  • 虽然哥林多信徒的属灵生命还很幼稚,但他们的生命确实已经被改变,也得着了神所赐的「恩惠」(4节),这证明保罗所见证的福音是可信的,因此这见证在哥林多信徒「心里得以坚固」(6节)。「坚固」(6节)原文常作为担保的律法词汇。
  • 信徒的属灵生命是否成熟,并不在于「口才、知识」(5节)是否全备。哥林多信徒有传讲真理的口才,又有全备的属灵知识,但属灵生命却仍然被保罗「当作属肉体,在基督里为婴孩的」(三1-2)。许多哥林多信徒「仍是属肉体的」(三3),但「在恩赐上没有一样不及人的」(7节)。因此,灵命成熟和恩赐充足乃是两回事:有恩赐的人不一定灵命成熟,灵命成熟的人不一定有丰富的恩赐。什么人有什么恩赐,并不是根据信徒的追求或灵命程度,而是根据教会的元首基督的计划。因为属灵恩赐的目的乃是为了建造教会,让我们能得以预尝圣灵的滋味,在盼望中预备自己、「等候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显现」(7节),即基督再来。

【林前一8】「祂也必坚固你们到底,叫你们在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日子无可责备。」

  • 圣灵丰富的属灵恩赐(7节),本身就是主耶稣「坚固你们到底」的一种保证。
  • 「主耶稣基督的日子」就是「主耶稣基督显现」的日子(7节)。
  • 哥林多信徒虽然现在还是「仍是属肉体的」(三3),但在主再来施行审判的时候却「无可责备」。只要基督所担保的人,没有人可以指控他们(罗八33)。因为基督不但在神面前成为我们的担保,而且在我们里面做了我们的生命,催促我们拣选神所喜悦的、离弃神所不喜悦的,在日常生活中看顾、扶持、拆毁、建立我们,照着父神的心意把我们模造成神儿子的样式。
  • 主耶稣宣告「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二十四24),这「忍耐到底」不是我们靠着自己能做到的。祂既应许「我父把羊赐给我,祂比万有都大,谁也不能从我父手里把他们夺去」(约十29),因此是祂自己「必坚固你们到底」。
  • 小组聚会、肢体相交是主耶稣「坚固」我们的方法之一。所以,「总要趁着还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劝,免得你们中间有人被罪迷惑,心里就刚硬了。我们若将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有分了」(来三13-14)。

【林前一9】「神是信实的,你们原是被祂所召,好与祂儿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一同得分。」

  • 没有人愿意主动成为基督徒,我们「原是被祂所召」。神选召我们的目的,是「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来二10),「与祂儿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同归于一,在基督里分享「神本性一切的丰盛」(西二9-10)。因此,虽然哥林多信徒还有许多的软弱,但他们对自己的得救可以大有把握,因为「神是信实的」,有神的本性作担保。
  • 「一同得分」,就是我们都要进入基督、成为一体,让基督替我们接受神赐给我们的一切,然后交给我们享用。神的儿女不是按照个人来承受神的「分」,而是联结成基督的身体教会,在基督一同承受神的「分」。
  • 神不会将祂的丰盛放在基督以外的人、事、物里,在基督以外没有神的丰盛。基督是教会的盼望(7节),基督负教会的责任(8节),基督为教会接受神的分(9节);因此,「神的教会」(2节)必须单单根据基督,「不可分党」(10节)。

【林前一10】「弟兄们,我借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劝你们都说一样的话。你们中间也不可分党,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

  • 尽管信徒被召是要与基督「一同得分」(9节),但哥林多信徒不但没有彼此相交,反而「分党」、「纷争」(10节)。保罗很柔和地「劝」他们合一,39次使用「弟兄们」这亲密的称呼,远超过其他书信(其次是罗马书、帖撒罗尼迦前书,各有19次)。保罗更用「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劝他们,这个名字远超过所有党派的名字。
  • 「说一样的话」是合一的第一步。「彼此相合」原文意思是恢复正确的状态,也用在补网(太四21),以及帖撒罗尼迦人信心不足的补足(帖前三10)。

【林前一11】「因为革来氏家里的人曾对我提起弟兄们来,说你们中间有纷争。」

【林前一12】「我的意思就是你们各人说:『我是属保罗的』;『我是属亚波罗的』;『我是属矶法的』;『我是属基督的』。」

  • 「纷争」(11节)是「情欲的事」之一(加五19-21)。
  • 亚历山大的学者「亚波罗」(12节)在以弗所得了亚居拉、百基拉的帮助以后(徒十八26),就到亚该亚去传福音(徒十八27),亚该亚的首都就是哥林多。亚波罗的讲道风格可能与保罗不同,保罗的讲道慎思简明(二2-4),亚波罗则可能辞锋强锐(徒十八24、28),但两人的信息内容并没有差别(三6、8)。
  • 「纷争」、分门别类的本质就是高举人,以人为中心,忽略神在教会里的权柄和旨意。「保罗、亚波罗、矶法」(12节)的教导并无真理上的不同,因此,这些信徒高举所追随的师傅,分党、纷争,并不是为了坚持真理,而是出于肉体的私意。即使是那些自称「属基督的」(12节),实际上也是以自我为中心,以「属基督的」名义拒绝顺服基督在教会中所设立的权柄。

【林前一13】「基督是分开的吗?保罗为你们钉了十字架吗?你们是奉保罗的名受了洗吗?」

  • 基督是教会的元首,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元首和身体都只有一个。在教会里分门别类、追随不同的属灵领袖,就是把基督分开,将信心的锚错误地抛在人身上,既不认识「十字架」的实意,也不认识「受洗」归入基督的真意。
  • 基督是不能分开的,所有事奉的果效都是主自己做的,都应归入主的名下,不归入主名下的,就是分门别类。

【林前一14】「我感谢神,除了基利司布并该犹以外,我没有给你们一个人施洗。」

【林前一15】「免得有人说,你们是奉我的名受洗。」

【林前一16】「我也给司提反家施过洗,此外给别人施洗没有,我却记不清。」

【林前一17】「基督差遣我,原不是为施洗,乃是为传福音,并不用智慧的言语,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

  • 「基利司布」(14节)是管会堂的(徒十八8),「该犹」(14节)是接待保罗的人(罗十六23)。
  • 当时一些哥林多信徒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传福音讲究哲学、修辞等「智慧的言语」(17节),却忽略了「基督的十字架」(17节)。高举「智慧的言语」或口才、技巧,只会把人带向传讲的人,夸耀人所做的,而不是带向基督、支取十字架的救赎功效。
  • 凡是属灵的工作,谁做工不重要,工作的果效叫人归入基督才最重要。因为只有钉十字架的基督,才能改变我们在神面前的地位。

【林前一18】「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神的大能。」

「十字架的道理」简单直接,并不需要华丽的修辞技巧、高深的哲学思想之类「智慧的言语」(17节)。这种传道的形式与内容在那些没有蒙召的「灭亡的人」听来,自然是「愚拙」的,不够聪明、不合情理,通不过理性和眼见的理智审查。但正因为人天然的理性难以接受这样「愚拙的道理」(21节),那些蒙召的「得救的人」才能真实地感受到,他们得救的信心完全不是根据传道人的口才、本事,也不是出于自己理智、情感或意志,而是「神的大能」在吸引、改变他们的内心。

【林前一19】「就如经上所记:我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废弃聪明人的聪明。」

本节引自赛二十九14。自从亚当堕落以后,人的智慧和聪明总是倾向与神敌对(21节),结果都是走向死亡(箴十四12),在神面前无法站立得住。人不能靠着天然的智慧、聪明来到神面前,而要被十字架除去所有和所能,如同一无所知的婴孩,才能单纯谦卑来到神面前。

【林前一20】「智慧人在哪里?文士在哪里?这世上的辩士在哪里?神岂不是叫这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吗?」

【林前一21】「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神,神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神的智慧了。」

  • 世界只是个稍纵即逝的舞台,「这世上的智慧」(20节)也要一同过去。神不单要弃绝「世上的智慧」、指出它的愚拙,更要叫它「变成愚拙」(20节)、最终落入虚空。
  • 在天然人看来,不但传福音的方式是「愚拙的」(21节),福音的内容本身更是「愚拙的」,完全说不通。因此,人并不能「凭自己的智慧」(21节)来接受救恩,只能根据神所赐的信心而得救。
  • 「信」(21节)原文是现在式,表示持续相信。

【林前一22】「犹太人是要神迹,希腊人是求智慧,」

【林前一23】「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为愚拙;」

【林前一24】「但在那蒙召的,无论是犹太人、希腊人,基督总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

【林前一25】「因神的愚拙总比人智慧,神的软弱总比人强壮。」

  • 犹太人追求「神迹」(22节)的印证,他们认为弥赛亚有能力将他们从罗马帝国的统治下解放出来;而「钉十字架的基督」(23节)与他们心目中的弥赛亚形象完全不符合,所以成了使他们不信的「绊脚石」(23节)。
  • 希腊人讲究「智慧」(22节)的理性推理,藐视貌似愚拙的福音。他们中间出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著名的哲学家,显示了高超的「智慧」,但对人类却没有任何拯救的能力。
  • 因此,若不是神的拣选,无论是「犹太人」(22节)还是「外邦人」(23节),全人类的本性都拒绝「钉十字架的基督」(23节),没有人肯接受救恩。如果人可以凭着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得救,那就有理由可以自夸。只有「蒙召的」(24节)人才能体会到,自己在神面前一无所有、一无所能,我们的得救完全是「钉十字架的基督」做成的,这就是「神的能力、神的智慧」(24节)。
  • 被人看为「愚拙」(25节)的十字架,却能把人从灭亡里面拯救出来,超过了一切人类的智慧。被人看为「软弱」(25节)的基督,却胜过了掌死权的魔鬼,超越了一切人类的能力。因此,「钉十字架的基督」把人放在完全不能自夸、不配受高举的地步。
  • 「基督总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24节)是本信的中心,我们若不是用「神的智慧」去运用「神的能力」,属灵的恩赐只会带来属灵的难处,就像哥林多教会一样。

【林前一26】「弟兄们哪,可见你们蒙召的,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

【林前一27】「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

【林前一28】「神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

【林前一29】「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

  • 27-28节中反复出现「拣选」一词,表明救恩完全是出于神的恩典和怜悯,并非依靠人自己的智慧、能力、地位或道德。
  • 神并没有先「拣选」在世上大有影响力的帝王将相、哲人高士,却是先「拣选」了一班「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26节)的人,借着这些在世上微不足道、毫无可取的人将福音传开,证明叫人在世界高升的智慧、能力、地位或道德,都不能引往神和救恩。不倚靠自己的所有、单单靠神怜悯的人得救了,那倚靠自己的所有、却拒绝神的人却灭亡了。
  • 神安排如此救法,要叫人「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29节)。因为「一切有血气的」(29节)都不能承受神的国(十五50),唯有靠着重生的生命才能进去(约三5-6)。不信的人进到灭亡里,固然是没有可夸的,信主的人是因恩典而被拯救,也是没有可夸的。人既是没有可夸的,也就没有高举人或分门分党的根据。

【林前一30】「但你们得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神,神又使祂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

【林前一31】「如经上所记:『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

  • 「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31节),引自耶九24:「夸口的却因他有聪明,认识我是耶和华,又知道我喜悦在世上施行慈爱、公平和公义,以此夸口」。林后十17也引用了这经文。
  • 神并不是看中了我们的某些优点,然后再把「智慧、公义、圣洁、救赎」(30节)等美德添加在我们原来的优点之上,修补、提升我们的旧生命;神要完全弃绝我们的肉体生命,用基督的新生命来代替我们天然的旧生命,「使祂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30节)。「神本性一切的丰盛」(西二9-10)都在基督里,而我们「得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神」(30节),因此,信主的人在神、在人面前都没有任何值得自夸的地方。

《哥林多前书》背景

  哥林多城是罗马帝国亚该亚省的首都,扼守希腊本土与伯罗奔尼撒半岛(Peloponnesus)之间的哥林多地峡,沟通东面萨罗尼克湾的坚革哩 (Cenchrea)港和西面哥林多湾的吕刻昂(Lecaeum)港。当时的海员们宁可把货物从地峡运过去,也不愿绕过伯罗奔尼撒半岛以南多石多风险的岬角,因此哥林多商业繁荣,巿内有东西贸易路线与南北贸易路线交叉相会。保罗时代的哥林多已不再是个希腊城市,而是罗马殖民地。当时哥林多城各族人民混杂,是一个经济繁荣、道德败坏、思想文化活跃的大都会,是很多古希腊、罗马偶像的敬拜中心,也是一个人口流动频繁、有利于福音广传的中心城市。

上图:希腊本土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哥林多地峡。

上图:希腊本土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哥林多地峡。

  保罗于主后50-51年第二次传道旅程期间初次到达哥林多城,与亚居拉和百基拉同工,在那里传福音一年半,建立了教会(徒十八1-18)。主后51年保罗离开哥林多以后,曾写了第一封信给哥林多教会,叫他们「不可与淫乱的人相交」(五9-10),但这封信失传了。保罗第三次传道旅程住在以弗所期间,革来氏家里的人带来信息,说哥林多教会里有结党纷争(11节),教会也写了一封信给他(七1),希望保罗在许多问题上给他们指导,保罗可能于主后54年在以弗所写了第二封信,即《哥林多前书》作为回复(十六8-10;徒十九22)。后来哥林多教会的情况继续变坏,保罗可能直接从以弗所坐船前往哥林多(林后一16),第二次短暂访问哥林多(林后十三2;徒二十2),当时的访问不甚愉快。之后保罗又写了第三封措辞严厉的信(林后二4;七8),由提多带去,但这封信也失传了。后来提多把消息带到马其顿,说一切都好了(林后七6-7),保罗就满心快乐,于主后56年在马其顿写了第四封信,即《哥林多后书》(林后二12-14;徒二十1)。此后,保罗可能第三次访问哥林多教会(林后十二14;十三1),于主后56-57年的冬天在哥林多写了《加拉太书》、《罗马书》(徒二十3)。

  在保罗建立的教会当中,哥林多教会的问题最多。但我们要感谢神,神允许这些问题出现,今天我们才能有十三章「爱的颂歌」,才能有十五章新约圣经中最早记录目击主耶稣复活后显现的经文。

上图:哥林多运河(Corinth Canal)是横穿希腊哥林多地峡的运河,建于1893年,共长6.3公里,连接东部的塞隆尼海湾(Saronic Gulf)与西部哥林多湾(Gulf of Corinth ),船只可以不必多航行400公里、绕过伯罗奔尼撒半岛。

上图:哥林多运河(Corinth Canal)是横穿希腊哥林多地峡的运河,建于1893年,共长6.3公里,连接东部的塞隆尼海湾(Saronic Gulf)与西部哥林多湾(Gulf of Corinth ),船只可以不必多航行400公里、绕过伯罗奔尼撒半岛。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

 






上一篇:罗马书第16章逐节注解、祷读
下一篇:哥林多前书第2章逐节注解、祷读

点我,加官微,防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