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弗所书第4章逐节注解、祷读

【弗四1】「我为主被囚的劝你们: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

【弗四2】「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

【弗四3】「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

  • 四1-16的主题是「在身体里保守合一」,与二11-22「在基督里归为一体」前后呼应。
  • 1-6节原文是一个整句,阐明教会合一的基础。
  • 第1节可译为「因此,我这为主被囚禁的劝你们:行事为人,要配得上你们所蒙的呼召」(新译本,英文ESV译本)。保罗在前三章阐明了外邦信徒和犹太信徒在基督里归为一体的新地位(二11-22)、并为他们在身体里实际地合一祷告以后(三1-21),「因此」,在后三章劝勉他们在身体里保守合一。前三章原文只有一个命令式(二11),后三章却出现了四十个;前三章原文只提到两次「行事为人 peripateo」(二2、10),后三章却提到了六次(四1、17×2;五2、8、15)。这些都在强调一件事:信徒应当活出那已经赐给他们的属灵实际。但是,保罗并不是教导一些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用基督教的伦理来代替犹太教的律法,而是要求信徒的生活与属灵的地位一致。四-六章所有的劝勉,都建立在一-三章的教导基础上:
    1. 信徒的得救「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二8-9);同样,神也不需要信徒倚靠修养来做一个好基督徒,而是用「那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一17)照明信徒心中的眼睛,「借着祂的灵,用大能使你们内在的人刚强起来」(三16新译本,英文ESV译本)
    2. 神不需要我们活出自己所没有的,只需要活出已经从神那里承受的,「到了什么地步,就当照着什么地步行」(腓三16);神也不需要我们多活,只需要「配得上你们所蒙的呼召」就够了。我们的行事为人若是配不上,就需要付上祷告的代价(三16-19),因为「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二10)。
  • 「为主被囚」,是保罗为自己所蒙的呼召和恩赐(三2、7)付出的代价;他以此提醒每个信徒也要付上代价,让生活「配得上你们所蒙的呼召」,结出「谦虚、温柔、忍耐、爱心、和平」(2-3节)的圣灵果子(加五22-23),与「同为后嗣,同为一体,同蒙应许」(三6)的地位相称,竭力保持基督身体里的合一:
    1. 「凡事谦虚、温柔、忍耐」(2a):
      • 「谦虚」是基督的榜样(腓二6-7;太十一29),是骄傲的相反。在希腊文化里,谦虚被视为奴仆的弱点,但保罗却首先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要完全「谦虚」,因为骄傲最容破坏合一。「谦虚」不是出于修养的故作谦卑,而是信徒对自己的真认识;是「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罗十二3);是看见了神的圣洁和荣耀,就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全然败坏;是明白了「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二8),就能看到神在别人身上的恩典,以致「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腓二3)。
      • 「温柔」是基督的舍己榜样(太十一29),是不坚持自己的权利(彼前二23),是不用言语刺激人、败坏人(雅三13-14)。「温柔」的人并不是软弱可欺的受气包,为人谦和的摩西(民十二3)和柔和谦卑的主耶稣(太十一29),在看到人得罪神的时候也会发怒(出三十二19;太二十一12-13)。「温柔」是圣灵用大能使我们内在的人刚强到一个地步(三16),能够接受基督在心里掌权,不但不会被别人惹动,而且不会被自己的情绪辖制。
      • 「忍耐」意味着坚持,这是神对屡教不改者的良善(罗二4;九22;提前一16;彼后三15),也是人对神主权的信心(雅五7-11)。信徒只有真知道神的恩召「有何等指望」(一18),才能用真正的「忍耐」在基督身体里和睦同居(西三12;提后四2)。
    2. 「用爱心互相宽容」(2b):
      • 「互相宽容」,就是容忍彼此的软弱和失败,包容彼此的个性和不同。只有基督在我们心里掌权作主,让我们「在爱中扎根建基」(三17新译本),我们才能「用爱心互相宽容」
    3. 「以和平彼此联系,竭力保持圣灵所赐的合一」(3节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
      • 「圣灵所赐的合一」,不是行政组织统一、不是表面一团和气、更不是与谬误同流合污,而是不同的肢体多种多样,但里面都有同一位圣灵工作、同一位基督内住(三16-17),这使我们能彼此相交,「得以同为后嗣,同为一体,同蒙应许」(三6)。
      • 合一是基督在十字架上已经成就的属灵事实,外邦信徒和犹太信徒已经被基督「造成一个新人」(二15)、「成就了和睦」(二15)。因此,信徒不需要制造合一,但有责任不破坏合一、靠主「竭力保持」合一,显明基督身体的见证。
      • 保持合一的方法,是「以和平彼此联系」。这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妥协,而是「叫基督的平安在你们心里做主」(西三15),「因为祂自己是我们的和平」(二14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

【弗四4】「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

【弗四5】「一主,一信,一洗,」

【弗四6】「一神,就是众人的父,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

  • 4-6节列举了合一的七个基础,以三一真神为核心。信徒之所以能够合一,是因为他们先有了这七个一 heis」;教会的合一必须建立在这七个「一」的基础上,否则就是妥协真理
    1. 「身体只有一个」(4节)。外邦人不必成为犹太人,犹太人也不必成为外邦人,他们不再是两个实体,而是成为一个新人(二15)、「归为一体」(二16)。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地方教会,但在神的眼中只有一个普世教会、一个基督的身体(一23;三6)。信徒不管在哪里聚会,都显明同一个身体的见证。
    2. 「圣灵只有一个」(4节)。虽然信徒的背景不同,但都由一位圣灵重生(约三5),借同一位圣灵进到神面前(二18),被同一位圣灵内住(二22)。
    3. 「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4节)。与神同在、得享基业的盼望始于我们蒙召得救的时候(一18;彼前一3),圣灵就是我们这盼望的「凭据」(一14)。
    4. 「一主」(5节)。基督是教会的元首(一22-23),也是每个信徒生命的主。人若用任何人、事、物取代了主在心中的地位,就无法与其他信徒保持合一。
    5. 「一信」(5节)。对基督耶稣的信心是神所赐的(二8),所有的信徒都因这同一个信心得救(一13、15)。
    6. 「一洗」(5节)。水洗的仪式代表「受洗归入基督」(加三27),在基督的死和复活上与祂联合(罗六3-5)。人若归入某个属灵领袖,必然会分门别类、破坏合一。
    7. 「一神」(6节)。祂是「众人的父」(6节),所有的信徒都是祂的儿女(一5;加三26;约一12)。祂「超乎众人之上」(6节),对信徒有共同的主权;「贯乎众人之中」(6节),与信徒密切相交(三17);「也住在众人之内」(6节),借着圣灵住在教会里(二22)。实际上,是神自己「亲口应许,亲手成就」(代下六15)祂「从创立世界以前」(一4)所定的合一旨意(一10)。
上图:「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弗四4)。

上图:「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弗四4)。

【弗四7】「我们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给各人的恩赐。」

【弗四8】「所以经上说:祂升上高天的时候,掳掠了仇敌,将各样的恩赐赏给人。」

【弗四9】「(既说升上,岂不是先降在地下吗?」

【弗四10】「那降下的,就是远升诸天之上要充满万有的。)」

  • 保罗阐明了合一的基础之后(1-6节),在7-16节继续说明神如何借着赐下多元的恩赐、保持身体的合一。
  • 第7节原文直译是「但恩典是照着基督恩赐的量度赐给我们各人的」(英文ESV、NASB版)。「但」这个转折词,表示后文与前文形成对比:前文是「众人」(6节),后文是「各人」;前文是合一,后文是多元。
    1. 恩赐是「基督所量给各人的」(7节),表现为人的才能,但却不是靠人学习、模仿、训练、努力得来的,完全是出于恩典。各人的恩赐各不相同,不必攀比、也不必自夸,没有的不必嫉妒有的,有的也不可轻视没有的。
    2. 恩赐是基督「量给」的,祂不但赐下了恩赐,而且决定了数量。用时按照所得的程度,不多不少,正好够用(罗十二6-8)。没有一个人有多余的恩赐,也没有一个人的恩赐不够,「因为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路十二48)。
    3. 恩赐是基督量给「各人」的,并非某几位属灵领袖专有。没有一个肢体没有恩赐,也没有一个肢体拥有全部恩赐。在基督的身体里,所有的肢体都有各自的恩赐、都有不同的恩赐,所以必须合一配搭,才能知道自己是有限的,也知道其他肢体是不可或缺的(林前十二21),「不但如此,身上肢体,人以为软弱的,更是不可少的」(林前十二22)。
  • 第8节可译为「所以有话说:『祂升上高天的时候,掳掠了俘虏,将各样的恩赐赏给人』」(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综合了诗六十八18、35。古代的君王得胜以后,有权把俘虏赏给自己的军队和百姓做奴仆。同样,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得胜,俘获了那些曾被撒但、罪和死亡掳去的罪人,并把他们作为恩赐赏给教会。工作方法是可以从训练中学到,但恩赐却是基督「赏给人」的,一切能靠学习得到的东西都不是恩赐。
  • 9-10节进一步解释了第8节中的「升上」
    • 第9节可译为「既说『祂升上』,岂不是指祂曾降到地底下吗」(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指基督借着死胜过了罪。
    • 第10节可译为「那降下的,就是高升远超越诸天之上的,为要充满万有」(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高升的基督超越万有,在这一地位上「充满万有」、对宇宙的每个角落都拥有权柄,并按自己的意思将祂一切的丰盛赐给教会(一22-23),借着教会将救赎的信息充满宇宙。

【弗四11】「祂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

【弗四12】「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

【弗四13】「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

【弗四14】「使我们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

【弗四15】「惟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

【弗四16】「全身都靠祂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各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

  • 11-16节原文是一个整句,进一步解释了第8节中的「赏 didomi」。「赐 didomi」(11节)和「赏 didomi」(8节)原文是同一个词。
  • 基督不但将恩赐「量给各人」(7节),也赏给教会五种领受了恩赐的人,「祂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11节):
    1. 「使徒」的意思是「使者、被差遣者」,他们是被主差遣到福音未及之地建立教会的人(罗十五20)。拥有使徒职分的人,包括耶稣基督所特别挑选的「十二个门徒」(路六13)和保罗(一1;三2)。拥有使徒恩赐的人,包括主耶稣的兄弟雅各(一19)、巴拿巴(徒十三8)、亚波罗(林前四6、9)、西拉和提摩太(帖前一1;二6)、安多尼古和犹尼亚安(罗十六7)、以及「众教会的使徒」(林后八23原文;罗十六7)。
    2. 「先知」是有讲道、领受启示恩赐的人(林前十四3;30-31),功用是坚固、造就、安慰、劝勉人(徒十五32;林前十四3),有时也预言将来的事(徒十一28;二十一9、11)。新约使徒和先知的工作是为了建立教会的根基(二20),在新约正典完成之前,向教会显明神的旨意(三5)。今天,如果还有人自称是使徒或先知,我们一定要对照圣经仔细辨明真伪,因为「因为假基督、假先知将要起来,显大神迹、大奇事,倘若能行,连选民也就迷惑了」(太二十四24)。
    3. 「传福音的」是有传福音恩赐的人,腓利(徒二十一8)和提摩太(提后四5)都是传福音的。
    4. 「牧师」是有牧养信徒恩赐的人。
    5. 「教师」是有教导圣经恩赐的人。
  • 以上五种恩赐都不是职分。职分可以是任命的(徒十四23;多一5)、选出的(徒一26;六3;提前三1-13),但恩赐却是出于神主权的礼物(罗十二6;林前十二11、28)。每个信徒都有恩赐,但并非每个信徒都有职分。职分可能与各人的条件有关(提前三2-12;多一6-8),但领受恩赐者却没有这种限制。长老既要谨慎牧养教会(彼前五2;徒二十28),又要善于教导真理(提前三2;多一9),但他们的恩赐很可能是在被设立之后才逐渐获得的。
  • 12节指出了神赐下恩赐的目的,可译为「为要装备圣徒,做事奉的工作,建立基督的身体」(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
    • 恩赐的目的,不是为了表现个人的属灵、也不是让人自我陶醉,而是为了装备众人,预备他们进入事奉的工作,最终目标是「建立基督的身体」。因此,恩赐是有利于建造教会的才能,与教会无关的就不是。
    • 每个信徒都被赋予某种恩赐(7节),都必须参与事奉(12节),在身体里发挥恩赐的功用、共享恩赐的益处。事奉并不专属于神职人员信徒出钱,雇佣牧师、传道人做工,并不蒙神悦纳。因为神不会使用不是恩赐的东西来建造祂的教会,只有源于神的恩赐,才能让神在教会中得着荣耀(三21)。
  • 这些恩赐的果效将会持续下去,直等到」(13节)教会完全成熟。这个目标包括三个方面
    1. 教会整体「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13节),这是教会合一的基础。
    2. 教会整体「得以长大成人」(13节),成熟的教会才能维持合一。
    3. 教会整体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13节),彰显基督的丰满(一23),让神在教会中得着荣耀(三21)。
  • 教会「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是今世可以实现的目标,否则就意味着基督所赐的恩赐不够(11节)。只要每个信徒都忠心运用恩赐,教会就能臻于成熟;因此,保罗进一步解释了「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的两个标志
    1. 持守真道:
      • 「使我们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14节),使教会成熟为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三15)
      • 信徒只有扎根圣经、真正「认识神的儿子」,才会成熟稳固、不容易受骗。一个倚靠「爱心、恩典、福气」来吸引人、挽留人的教会,只能产生灵命幼稚的小孩子」,很容易被假师傅表面的热心和诚恳感动、「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
    2. 彰显基督:
      • 「惟用爱心说诚实话」(15节)、爱心和真理并行,教会才能「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15节),以基督为中心、以基督为目标,显出基督身体的见证
      • 肢体若都「连于元首基督」,必然就会「全身都靠祂联络得合式」(16节)。许多信徒自以为与主相交,却不能与肢体相交,表明并没有真正「连于元首基督」,所以不能把自己摆进身体里。
      • 肢体摆进身体之后,必然要「百节各按各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16节),在身体里发挥正常的功用。健康的身体,不是由某些恩赐大的肢体包办一切,其他的肢体坐着享受;而是每个肢体都「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事」(彼前四10),既互相供应、又互相享用。
      • 每个肢体发挥恩赐的结果,不是满足各人的属灵欲,而是「建立基督的身体」。当每个肢体都「在爱中扎根建基」(三17新译本),「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16节),最后「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
  • 保罗有智慧、有知识和有口才,但他却不是用人智慧所指教的言语,乃是用圣灵所指教的言语,将属灵的话解释属灵的事(林前二13)。因为人的肉体在属灵的建造里毫无用处,只会添乱;只有神的恩赐,才能用来建立基督的身体,让神在教会中和基督耶稣里得着荣耀(三21)。今天,当我们看到新的教会增长术开始流行的时候,一定要慎思明辨:这是神的恩赐呢,还是人的发明呢?

【弗四17】「所以我说,且在主里确实地说,你们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虚妄的心行事。」

【弗四18】「他们心地昏昧,与神所赐的生命隔绝了,都因自己无知,心里刚硬;」

【弗四19】「良心既然丧尽,就放纵私欲,贪行种种的污秽。」

  • 四17-五14的主题是「脱旧穿新的生活」,与二1-10「出死入生的地位」前后呼应。
  • 信徒的行事为人若要「配得上你们所蒙的呼召」(1节新译本,英文ESV译本),就应当在教会中合一而行,又在生活中圣洁而行,因为「那召你们的既是圣洁,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彼前一15)。
  • 17-19节是还没信主的旧人写照,也是信徒过去的生活:
    • 17节可译为「所以我这样说,且在主里郑重地说,你们行事为人,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虚妄的心而活」(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存虚妄的心」,指人生漫无目的、生活徒劳无益。日常生活中的「行事为人」,最能显明一个人真实的属灵光景。神要我们在生活中操练自己,在生活中看见自己的愚味、残缺和可憎,也在生活中仰望主的怜悯、恩典和扶持。
    • 18节可译为「他们心地昏昧,因自己无知,心里刚硬而与神所赐的生命隔绝了」(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世人之所以人生漫无目的,是因为「心地昏昧」;心地昏昧,是因为「与神所赐的生命隔绝了」;与神所赐的生命隔绝,是「因自己无知」。而无知并非因为天真、缺乏知识,而是因为「心里刚硬」,故意拒绝神的启示(罗一19-22),所以在审判时将「无可推诿」(罗一20;二1)。
    • 19节可译为「既然他们已经麻木,就放纵情欲,贪婪地行种种污秽的事」(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人的问题不是没有良心(罗二15),而是良心麻木、失去功效(提前四2),以自我为中心,肆无忌惮地「放纵私欲,贪行种种的污秽」。
    • 17-19节所描述的旧人写照,两千年来并无改善。卖淫在罗马帝国是合法的,妓院是罗马人喜爱的娱乐场所;覆盖在火山灰下的庞贝(Pompeii)和赫库兰尼姆(Herculaneum)古城文物,证明色情已经成为罗马文化的一部分。今天,色情仍然是人本主义文化的根基,无论是影视节目、商业广告、网络游戏,没有一样能脱离「污秽的事」。

【弗四20】「你们学了基督,却不是这样。」

【弗四21】「如果你们听过祂的道,领了祂的教,学了祂的真理,」

【弗四22】「就要脱去你们从前行为上的旧人,这旧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渐渐变坏的;」

【弗四23】「又要将你们的心志改换一新,」

【弗四24】「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

  • 20-24节是新人的样式,这是信徒属灵地位上的转变。
  • 20-21节直译是「但你们从基督学的不是这样!——假设你们听了祂,在祂里面受过教导,因为真理就在耶稣里」(英文ESV译本)。我们只有先经历了基督,「在祂里面受过教导」,才能真正认识基督、活出基督的生命。人若站在基督之外,学到的只是一些「基督教伦理」,可能会努力表现出一些好行为,但却不能改变生命。
  • 22-24节原文是与21节相连的补充不定式(complementary infinitives),具体说明信徒从基督学到的真理——信徒在重生得救的那一刻,已经发生了以下三件事情(西三9-10)
    1. 「脱去你们那属于从前生活方式的旧人」(22a英文ESV译本)。「旧人」指未重生之前的自我。神不是改善我们的「旧人」,扬长补短,而是像脱旧衣服那样完全「脱去」,把「旧人」里的缺点和优点、恶行和美德全部否定。因为这「旧人」已经彻底变坏了,就像烂苹果,一旦开始腐烂、就会彻底腐烂。「这旧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渐渐变坏的」(22b),以自我为中心的欲望是迷惑人、欺骗人的,它承诺的是快乐和幸福,提供的却是痛苦和虚空。
    2. 「你们的心志被更新」(23节英文ESV译本),不再刚硬无知、与神隔绝,心地不再昏昧(18节),人生不再漫无目的(17节)。这种心意更新是圣灵持续的工作(三16;罗十二2)。
    3. 「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象,在真理的公义和圣洁里造的」(24节英文ESV译本)。「新人」就是重生得救以后的自我(林后五17)。人起初是照着神的形象被造的(创一27),堕落以后都「亏缺了神的荣耀」(罗三23)。而「新人」是照着神的形象的新造,具有从真理而来的公义和圣洁。

【弗四25】「所以,你们要弃绝谎言,各人与邻舍说实话,因为我们是互相为肢体。」

【弗四26】「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

【弗四27】「也不可给魔鬼留地步。」

【弗四28】「从前偷窃的,不要再偷;总要劳力,亲手做正经事,就可有余分给那缺少的人。」

【弗四29】「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

【弗四30】「不要叫神的圣灵担忧;你们原是受了祂的印记,等候得赎的日子来到。」

【弗四31】「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或译:阴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

【弗四32】「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

  • 四25-五14是对信徒的生活提出的七个劝勉,勉励他们活出新人的实际。每个劝勉都包括正反两面的命令,以及正面命令的原因。
  • 「弃绝 apotithemi」(25节)原文和谈论旧人的「脱去 apotithemi」(22节)是同一个词,「实话 aletheia」(25节)原文和谈论新人的「真理 aletheia」(24节)是同一个词。而「所以」(25节)这个词更是在逻辑上清楚地说明既然重生得救的信徒已经脱去旧人、穿上新人(西三9-10),就应该实际地在活出新人的样式。旧人没有能力活出来(17-19节),新人却可以倚靠圣灵的大能(三16-17)。
  • 第一个劝勉,是「要弃绝谎言,各人与邻舍说实话」(25节),原因是我们在基督的身体「是互相为肢体」(25节)。
    • 「各人与邻舍说实话」引自七十士译本的亚八16,这里是指教会肢体之间的关系。同一个身体里的肢体既然彼此相连(罗十二5),就应当彼此诚实,否则只会伤害自己。正如屈梭多模所说:「眼若看到有蛇,会不会欺骗脚?舌头尝到苦味,会不会欺骗胃?」
  • 第二个劝勉,是「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26节),原因是我们「不可给魔鬼留地步」(27节)
    • 「生气却不要犯罪」(26节)。「生气」并不是犯罪,但要当心变成犯罪。主耶稣曾经为神发义怒(可三5;约二13-17),但人却很容易放纵怒气,结果被怒气控制。自以为发「义怒」的人尤其要小心,因为「义怒」很容易沦为「犯罪」。
    • 「不可含怒到日落」,意味着顺服圣灵的管理、不被情绪辖制。「你们应当畏惧,不可犯罪;在床上的时候,要心里思想,并要肃静」(诗四4),如果我们在日落之前还不能除去心中的怒气,怎么能亲近神呢?「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太五23)。
    • 人的肉体十分容易被撒但挑动,所以应当格外谨慎,「不可给魔鬼留地步」。教会的肢体之间若是没有节制地「生气」,表面上是小事,实际上是主动在神的「篱笆」(伯一10)上开了一个破口,让魔鬼有机会挑动我们的肉体、制造身体的分裂。
  • 第三个劝勉,是「从前偷窃的,不要再偷;总要劳力,亲手做正经事」(28节),原因是这样「就可有余分给那缺少的人」(28节)
    • 每个信徒都不能占肢体的便宜、更不能偷窃,而应当有一份诚实、有益的工作,在供应自己和家人之外,还「可有余分给那缺少的人」,在身体里互相供应。信徒的工作不是为了放纵私欲,而是承受神祝福的管道,可以把从神而来的恩典与有需要的肢体分享,做神恩典的好管家。
    • 所有的信徒都应当「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罗十二1),但神并未呼召所有的信徒都做全职传道人,保罗自己也曾「亲手做工」(林前四12)织帐棚。若有人有心「全职事奉」,一定要确定是否出于神的呼召和恩赐(11节)。出于人意的「全职事奉」,不但难以持久,而且会增加人的骄傲自义。若有人奉神之名鼓励别人「全职事奉」,更要反复求证,免得妄称神的名(出二十7)。
    • 「那缺少的人」,指教会里有缺乏的肢体。主耶稣所教导的周济穷人(太十九21;路十四13;约十三29),都是指神的百姓,而教会周济的对象也都是贫穷的信徒(徒二44-45;四32-37;六1-3;罗十五26-27;林后八-九;加二10)。旧约要求神的百姓善待寄居的外邦人,「看他如本地人一样,并要爱他如己」(利十九34),但前提是外邦人不可亵渎神的名(利二十四16)、并要遵守神的律法(民十五16)。教会并非慈善机构,信徒的慈善行动也要顺从「那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一17)。
  • 第四个劝勉,是「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29节),原因是「不要叫神的圣灵担忧」(30节)
    • 「污秽的言语」直译是「腐败的言语」(英文ESV译本),就像腐败的水果,不但自己腐烂,又会在教会里扩散腐烂。人的言语是里面生命的表达,从败坏的生命里出来的,必然是「腐败的言语」,「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路六45)。「惟有舌头没有人能制伏」(雅三8),最容易败坏属灵的生命(雅三6)、破坏身体的合一(雅三9)。
    • 「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可译为「只要随着需要说造就人的好话」(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好话」不是没有原则的甜言蜜语和奉承,而是根据肢体的需要,用真理和恩典来造就人的生命,「话合其时,何等美好」(箴十五23)。
    • 真正能衡量一个人属灵程度的,不是我们的属灵知识、恩赐或事奉,而是我们的言语,「若有人自以为虔诚,却不勒住他的舌头,反欺哄自己的心,这人的虔诚是虚的」(雅一26)。「腐败的言语」会危害我们的灵命,所以会「叫神的圣灵担忧」。我们「原是受了祂的印记,等候得赎的日子来到」(30节),所以更加不能忘恩,应当在说话之前留意圣灵的提醒、谨慎自己的言语,圣灵在我们里面才能有安息「叫神的圣灵担忧」引自赛六十三10。
  • 第五个劝勉,是「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31-32a),原因是「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32b)
    • 信徒必须「靠圣灵行事」(加五25),除掉自己身上妨碍合一的六种恶习,代之以促进合一的三项美德「恩慈、怜悯、饶恕」。这些美德是神的性情(二7;可一14;罗把八32),也是新人的性情(24节)。
    • 我们常常不愿意用「恩慈、怜悯」来饶恕人,是因为我们总觉得自己受到伤害、受了委屈。圣灵提醒我们:我们不需要饶恕别人太多,只需要「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32b)。这种「饶恕」不是出于人的修养,过后仍然耿耿于怀;而是像神那样无条件的释放,「东离西有多远,祂叫我们的过犯离我们也有多远」(诗一百零三12)。不同背景的肢体要在基督的身体保守合一,就必须凡事「用爱心互相宽容」(2节)、「彼此饶恕」。「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太六15;十八21-35)。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

 






上一篇:以弗所书第3章逐节注解、祷读
下一篇:以弗所书第5章逐节注解、祷读

点我,加官微,防失联